本案例中的客戶是一家專業從事自行車、電動車等健康運動產品各種零配件集研發、生產與自主品牌銷售和OEM服務為一體的創新型技術企業,其產品遠銷歐洲、美國、東南亞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時,作為國內外知名品牌成車組裝廠的供應商,深受合作伙伴和自行車愛好者好評。
痛點
客戶是位于華南地區的開放型工廠,勞動力較為密集,產品經過多道工序在各類型設備之間流轉時需要頻繁進行上下料。在疫情未開始前,我國的人口紅利優勢就已經逐漸消失,客戶招工難用工荒問題已經開始顯現出來,而在疫情成為常態后,間歇性短期停工的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而這些問題都令客戶頭疼不已。由此,客戶下定決心轉型升級。
客戶希望通過使用機器人替代人工完成生產任務來解決目前所面臨的問題。因為廠區空間等因素限制,布局工業機器人顯然并不適合??蛻艮D而開始聯系協作機器人廠商,嘗試首先在成熟標準的移印機后工段增加機器人下料碼盤,意在將低附加值和重復性高的工位布置協作機器人來替代人工。同時,他們希望可以減少培訓時間和成本,使工人快速掌握和使用機器人。
解決方案
在經過充分的溝通與了解后,客戶決定嘗試使用編程簡單且輕便靈活的艾利特協作機器人。經過現場實地考察后,艾利特建議客戶使用EC66(6kg)協作機器人替代人力完成下料碼盤的工作——產品在移印完成后,機器人需要將產品翻轉,再進行碼盤,碼滿后再疊加紙版。而這時,艾利特協作機器人“靈活”的特性得以展現,幾乎球形的工作空間可以滿足復雜動作的要求,機器人在吸取塑膠配件到碼盤的動作期間進行翻轉,這樣大大減少了機構設計,快速推動項目精度,機構設計越簡單,就意味著穩定性越高。
此外,協作機器人也能勝任柔性化生產,對于客戶的小批量多品種產品的生產模式,支持預設程序,當產品批次更換時,快速調用新程序并對機器人進行調試即可投入生產,大大縮短了換線時間,且艾利特協作機器簡單易用,后期可以投入到其他合適的工站??蛻粼谕度雲f作機器人后,一個工位按照一天3班倒來計算,那么就是節省了3個人工的成本,也減少了對于人員管理方面的投入,投資回報周期僅為8-12個月。
疫情的反復導致間歇性短期停工,而人工成本卻依舊在不斷投入,隱性成本的增加使得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走向自動化升級。而想要真正的風險可控,我們建議客戶使用漸次自動化的模式,循序漸進地使用機器人換人。相信一次成功的合作,可以增加客戶對艾利特的信心,也將更多更想要改造的工位交給艾利特協作機器人去完成。
(來源:艾利特機器人)